网络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叫做坎宁汉姆定律。
它指的是,如果你想在网上得到正确的答案,最好不要直接提问,而是故意发表一个错误的观点:
(相关资料图)
Cunningham’s Law states: “The best way to get the right answer on the Internet is not to ask a question, it’s to post the wrong answer.”
这个定律的名字来自一位著名的计算机程序员沃德·坎宁汉姆(Ward Cunningham), 他 曾经有过这样一次经历:
他在一个英语论坛上问:“英语里有什么词可以形容女生漂亮?”结果没人回答他。于是他换了个标题再发一遍:
“英语里根本没有词可以形容女生漂亮!”这下回复就多了起来,比如:“你个傻子,goddess(女神)就是指漂亮的女生。” “你懂不懂英文?你可以说enchantress(迷人的女人)啊。”
虽然很多留言都是在骂他,但他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,因为他利用了“坎宁汉姆定律”。
坎宁汉姆定律其实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技巧,它利用了人们的好胜心理,通过说出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话来激起目标人群的反驳欲望,从而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做自己想要的事情。
这个定律告诉我们,想要获得答案的一个有效方法,是用一种杠精式或者茬架式的方式提出问题,然后故意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。
因为相对于证明自己正确,证明别人错误会让人产生更强烈的优越感,从而人们会更乐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说到这个话题,数学界当今最杰出的天才之一陶哲轩( Terence Tao )—24岁成为 UCLA 教授,31岁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茨奖—前段时间就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,谈到了 ChatGPT 对他思考问题的帮助。
他提到:我觉得 AI 工具是坎宁汉姆定律的一种变体:在网上得到正确答案的最好方法不是提问,而是张贴错误的答案 。
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次,我问 GPT 一些问题时,我不满意它输出的结果。但是,这些结果却能诱发我找出更接近正确的答案。
最终,我只从 GPT 产生的文本中借用一两个句子。然而,如果没有 GPT 产生的文本作为提示( prompt ),我想我的灵感就不会被启发,也无从产生我的答案。
陶哲轩认为,在表面上看来,我们是通过向 GPT 提问获得答案。但实际上,在 GPT 产生文字时,它也可以看成是 AI 对人类思考提供了一个提示。
这个提示可能是正确的,也可能是错误的,但它却能激发我们更多的灵感。
这也就体现了坎宁汉姆定律的精髓:错的答案引出对的答案。
或许,人脑的发散思维和神经网络的逻辑有着相似之处,人脑推理未知的能力就像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,通过不断地修正和泛化,人脑就能逐步学会新的知识。
ChatGPT 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在模仿人脑的发散思维,但由于目前还缺乏对海量数据的标记和知识修正,所以它还无法和人脑相比。
未来如果能实现这种修正和泛化的循环,那么它就可以自主学习了。
正因为如此,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网络上的观点,也不应全盘接受 GPT 的内容,这就是所谓的"尽信书不如无书"。
我 们应该把它的回答视为建议和灵感的来源,而不是把所有的思考责任都转移到 GPT 身上。
保持这样的心态,就能更加发挥 ChatGPT 的价值。
因为它的回答是基于大量训练数据,再加上一定随机性的回复。 因此可以跳出我们独自思考时的框架,提供不一定正确,但有一定逻辑性的答案。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 ChatGPT 的优势,同时也能避免它的缺陷。我们不应该被它的回答所迷惑,而应该用自己的判断和批判思维来分析和评估它的回答。
也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地从 ChatGPT 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,而不是被它误导。
标签: